您现在的位置:食品机械设备网>面食机械网>资讯列表>延伸产业链让小众茶变身大产业 首届国际藤茶大会湖北举行

延伸产业链让小众茶变身大产业 首届国际藤茶大会湖北举行

2023年09月22日 11:27:13 人气: 10460 来源: 中国食品报
  本报记者 杨晓晶
 
  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、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政府、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共同主办的首届国际藤茶大会近日在来凤县举行。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名誉会长翟虎渠、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孙中华、贵州省茶叶协会会长禄智明以及来自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意大利、斯里兰卡等国内外相关涉茶机构的专家学者、企业代表参会,共谋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共话藤茶产业未来。
 
  大会同期发布《2023全国藤茶产业发展报告》《藤茶感官审评方法》,公布国际藤茶大会(中国·来凤)藤茶评审结果,建立“一带一路”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藤茶发展研究中心,集中展示50余种来自全国的藤茶产品。
 
  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
 
  产业大有可为
 
  藤茶又称莓茶、龙须茶,学名显齿蛇葡萄,生长于海拔400—1000米的武陵山脉深处岩坡上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广西、湖南、贵州、湖北等地。“是茶,不是茶,又胜过茶。”会上,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功能农产品分会会长戴小枫如此评价藤茶,“不含咖啡因,有安神养心的作用,早晚都能喝。”如今,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,藤茶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饮品,正在逐渐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。
 
  世界茶乡看中国,中国藤茶看来凤。在全国藤茶产业的版图中,来凤县的藤茶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,占全国藤茶种植总面积的60%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藤茶第一县”。近年来,围绕藤茶全产业链建设,来凤县持续优化藤茶产业发展环境,培育和壮大藤茶产业龙头企业,藤茶产业已成为来凤支柱性农业产业。
 
  来凤县委书记李伟介绍,来凤县按照全球定位优化布局、活跃品牌打造集群的理念,坚持“公司+基地+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化发展模式,逐渐实现了来凤藤茶从零星种植到成片发展的转变,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的延伸。目前,来凤已建设了藤茶牙膏、香皂、消杀液、抹茶生产线,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科研院校合作开发了藤茶面条、藤茶饼干、藤茶饮料等深加工产品,建成了综合效益高达10亿元的全产业链。
 
  藤茶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。农业农村部农垦局一级巡视员彭剑良介绍,一直以来,农业农村部高度关注来凤藤茶发展,并且致力于推动来凤藤茶产业的发展和升级,加强来凤藤茶产地的活跃和保护,推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,促进来凤藤茶产业与全球市场的对接和合作。“农业农村部将继续关注和支持来凤藤茶产业发展,鼓励企业和农户加强技术创新,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。并将致力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,搭建更多合作平台,推动来凤藤茶产业的全球化发展。”彭剑良介绍,经过多年努力,来凤藤茶及其系列产品知名度日渐提升,销售量逐年攀升。该县已开发保健食品、原茶、食品和日化等4大系列69个产品,不仅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武汉等国内各大城市,还出口德国、斯里兰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 
  市场逐步扩大效益稳步提升
 
  产业链发展格局形成
 
  事实上我国藤茶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。据《2023年全国藤茶产业发展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显示,目前,我国藤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。全国藤茶人工种植面积约40万亩,产量约4万吨;形成了来凤、张家界、永顺三大主要产区,三大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%以上。同时,经营主体不断壮大,三大产区从事藤茶生产经营的企业共161家。种质资源保护稳步推进,各地建立了种质资源圃,搜集、保存藤茶种质资源近20种。标准化、绿色化发展不断加快,品牌建设取得成效,各地先后制定种植、加工技术规程或标准10余项,累计建成藤茶标准化绿色基地约20万亩。打造了“来凤藤茶”“张家界莓茶”“永顺莓茶”等区域公用品牌。精深加工不断深化,二氢杨梅素提取等精深加工不断拓展,主产区藤茶加工业年产值约达28亿元。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,产业融合初见成效。藤茶电商不断崛起,来凤的藤茶电商销售比例达80%以上,张家界达55%以上。茶旅融合不断深化,来凤每年举办“藤茶文化节”,吸引客商与旅客已突破3万多人次。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,科技支撑显著增强,先后成立藤茶产业研究院、院士研发中心等科技力量支撑藤茶产业发展。
 
  藤茶消费市场逐步扩大。消费区域逐渐向全国乃至海外拓展,消费群体主要向中老年人及亚健康人群覆盖,人均消费量是全国茶叶人均消费量的5%,且线上消费趋势十分明显,已达50%以上。
 
  藤茶产业效益稳步提升。一方面,藤茶种植经济效益显著。藤茶种植的亩均利润约为13300元,是当地传统粮油、经济作物亩均净利润的25倍以上。另一方面,藤茶产业发展还拓展了当地农民增收渠道,三大主要产区藤茶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人数达20万人以上,人均增收5000—20000元。
 
  推进品牌协同发展
 
  强化藤茶产业科技支撑能力
 
 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藤茶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。如来凤县就存在藤茶企业数量少、规模小的问题。“来凤还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,需进一步培育藤茶企业集群,形成规模。”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鲁成银提出,未来来凤藤茶要依托地域文化、健康、时尚属性、创新发展。“创新不光是科技创新,是方方面面的创新,要把土家族的地域文化、健康功能的研究和时尚产品的开发,与电子商务、网上销售结合起来,产业前景一定非常广阔的。”
 
  戴小枫建议,要制定有效可行的长期发展战略,从政策保障、产业扶持、群众参与等方面持续发力。
 
  翟虎渠提出,要提升藤茶生产的规模化、集约化和绿色化水平,强化藤茶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,推进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协同发展,推动藤茶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 
  《报告》也对新阶段中国藤茶产业发展提出建议:一是整合科研资源,推进种质资源挖掘、保护与利用;新品种创制;深加工产品研发。
 
  二是整合产业链条,嫩茎叶向绿色化、优质化发展;普叶向深加工、高值化利用发展;业态向茶文旅融合方向发展。
 
  三是整合品牌与渠道资源,协同推进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;整合线上线下渠道,拓展国际国内市场,扩大市场影响力。
 
  四是整合政策资源,加大钱、地、人等要素支持力度,打造藤茶产业发展集聚区,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全年征稿/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:804074602@qq.com
版权与免责声明
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食品机械设备 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食品机械设备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 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,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稿件来源 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稿件来源:食品机械设备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鉴于本网发布稿件来源广泛、数量较多,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,著作权人发现本 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,请主动与本网联系,提供相关证明材料,我网将及时处理。联系电话:0571-87759655;邮箱:804074602@qq.com

企业推荐

更多

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101号